吳有生:三沙建浮式島需慎重
2013-01-04 17:21:33 來源:中國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月4日,在由廣東省政府、國家海洋局主辦的2012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接受中國網記者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建設浮式島需選擇恰當位置 保護珊瑚與控制成本并舉
中國網:我去過三沙,您有沒有算過三沙這16個島大概是怎么樣建浮式島的呢?
吳有生:當然不能完全靠浮式的。
中國網:因為我是上一個月剛剛去,在三號碼頭完工了,還沒有驗收。只有在漲潮的時候才可以5000噸的船進去,這樣從長遠看可能不能夠滿足這樣港口的吞吐量。如果是說浮式島的話,這個量能不能滿足以后國家在三沙未來發展的需要。
吳有生:沒有一個技術是可以代替一切的,它都有局限性,有一些地方有條件建設固定碼頭就建固定碼頭。像永興島已經建立了固定碼頭了,但是永興島建固定碼頭的時候實際上是把前頭的珊瑚礁給破壞了,繼續造一些碼頭也是可以的。因為有一些地方的珊瑚礁已經不是活珊瑚了,有一些已經是死珊瑚了。不是不可以建,我們要建固定碼頭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優點是它可以壽命長一點,受臺風的影響不太大。浮碼頭的生命力和保障力要求高一點,還要考慮它的抗腐蝕問題。鋼筋混凝土照樣也會受海水的腐蝕,各有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是相對而言,固定碼頭對付臺風的影響小一點。
在島礁建固定碼頭的缺點是在哪里呢?那就是,許多島礁露出水面的島體的周邊環繞著數百米寬、水深極淺的珊瑚礁盤。要建固定碼頭,或須在珊瑚礁上挖航道,或須在珊瑚礁上填石。前者會影響環境,且會使海浪順著航道進去沖刷島體;后者需要遠距離用船輸送大量土石料,會帶來周期長、開銷大等諸多問題。
到現在為止,被其他國家占領的島礁,有相當一部分都有碼頭,甚至有的還建立了機場,原因在哪里呢?在南沙群島永久露出海面那些島被別人占了。我們在南沙占那幾個島礁,都是一漲潮就被水沒掉,退潮才會有一些礁盤,于是我們就在礁盤上用土石方建成一個礁堡,大的比一個足球場稍微大一點點。小的就是一個籃球場那么大,我們守島的軍人就是在這上面過日子。
中國網:就像您講的無論是建造什么樣的東西,我們的裝備、人都要從陸地往海上運,廣東其實距離那一邊比較近,廣東本身也有一定的造船業基礎,不知道未來開發三沙過程中,廣東省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以及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制造業應該做哪些方面工作配合三沙的建設?
吳有生:國家有關部門在制訂三沙建設規劃。目前的形勢非常微妙。西沙完全在我們掌控之下,西沙的建設就可以放手進行,沒有任何所謂的外交糾紛。中沙群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但菲律賓提出爭議。那里漁業資源豐富。是不是有可能在那里造一個浮式平臺,應由國家決策。
中國網:在技術和能力上浮式平臺是否已經可以解決了?
吳有生:用我國的船舶設計建造能力解決浮式平臺技術是不成問題的,我國也有這樣的產能。西沙也有需求,有的地方準備修固定碼頭,有一些地方我們建議不宜在珊瑚礁上挖航道,可用浮式平臺。
中國網:現在國務院逐漸的批復各個省的海洋工程區劃,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中三沙市的海洋經濟是屬于什么樣的地位,未來會有什么樣的情況呢?據您了解的,三沙市目前除了是建基礎設施碼頭以外還需要什么呢?
吳有生:三沙市需要解決能源問題。島上怎么供能源,有沒有可能利用一些新興能源,如風能,海洋能,風力發電等這都要一一加以論證,有的島可以,有的島不行。永興島不能用風力發電,因為永興島有機場,豎幾個風力發電塔在那里,飛機降落風險大。有的島可能可以建風力發電但是也要論證風力發電建在什么地方合適,看能不能承受那么大的臺風,因為在南海北緯5度以南基本上沒有臺風,大部分臺風都是從西沙這一邊去的。西沙一年最多臺風可以是16次。有一些島比較小,風力發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風葉的低頻干擾會影響底下的生物和植物,居民不宜在近處生活。島本來很小,因此這個風力發電必須放在水面上去。這樣的話,我們就要研究島礁周邊的地形地質。固定的裝機假如不行的話,就要用浮式風力發電裝置,要針對具體的島礁情況進行研究。假如不用風力發電,波浪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應用效果如何?太陽能發電有太陽能發電的技術問題,因為南海島礁高鹽、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特別容易銹蝕,蓄電池(產品庫 求購 供應)容易就被腐蝕,需要采取特殊的防腐措施。跟內蒙地區的風力發電大不一樣,要解決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從專業技術角度講是能解決的,但是成本稍微高一點。
當然最常規使用的是柴油發電,是目前最可取、馬上就可以用上的。再進一步,可以用天然氣作為發電裝置的燃料。這就多了一個問題,即必須要有天然氣的供應節點,有專門的天然氣輸運船,輸送給幾個儲藏節點。每一個島都很小,又分的很散,節點的建設怎么布點,經濟性如何等等這全需要論證,所以要搞規劃。